亚洲成人麻豆|野花韩国高清完整版在线观看3|蜜桃夜夜躁狠狠躁日日躁|无套内谢大学处破女

西寧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處置工作指揮部召開新聞發布會

來源:西寧晚報 發布時間:2022-05-18 23:35:19 瀏覽次數: 【字體:

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處置工作指揮部召開新聞發布會


5月18日21時,西寧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處置工作指揮部召開新聞發布會。市衛健委副主任、新聞發言人應海濤,市民政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馬淑萍,市教育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徐潔,通報我市疫情防控最新動態消息,就相關問題答記者問。


近兩輪社會面核酸檢測篩查結果均為陰性

應海濤介紹道,為切實防新增、防擴散、防外溢,5月16日、5月17日,西寧市繼續在全域開展了兩輪全員核酸檢測。截至目前,共完成檢測416.35萬人份;兩輪社會面核酸檢測篩查人群中,結果均為陰性。在重點集中管控人群中分別檢出并確認陽性樣本3人份和1人份,其余結果均為陰性。

據了解,下一步,我市將繼續強化“四項措施”,鞏固來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

一是強化常態化核酸檢測。將進一步加強常態化下的核酸檢測,從18日起對全市各區域劃定的封控區、管控區、防范區人員及重點行業、高風險暴露行業人員開展每日核酸檢測;對主城區和湟中多巴新城實行每3天1次核酸檢測;對大通縣、湟源縣、湟中區(多巴新城除外)實行每周1次核酸檢測,確保將所有重點區域、重點人員的潛在風險挖深、挖透、挖凈。同時,根據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和省、市疫情防控指揮部部署要求,加快推進常態化核酸采樣點布局建設工作,積極構建15分鐘核酸“采樣圈”。

二是強化公安、工信、公衛“三公(工)”協同。加強常態化精準防控和應急處置相結合,第一時間鎖定流調對象,第一時間拉網式核查相關人員活動軌跡信息,排查密接、次密接人員,深挖細排,不放過任何風險隱患,盡早實現“動態清零”。

三是強化集中隔離收治能力。按照“四應四盡”要求,加快推進市醫學隔離觀察中心、市第一人民醫院北川院區方艙醫院改建項目,不斷提升重大疫情防控救治能力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處置水平,做到“寧可備而無用,不可用而無備”,從嚴從實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筑牢疫情防控防線。

四是強化個人防疫責任。充分運用西寧市疫情防控報備系統,加強來寧返寧人員報備管理。暫緩中高風險地區人員來寧返寧,對低風險地區來寧返寧人員執行“3天居家隔離或集中隔離醫學觀察”管控措施;對行程碼帶“*”號來寧返寧人員執行“5天居家隔離或集中隔離醫學觀察”管控措施。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加大防疫知識科普宣傳,倡導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做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積極主動接種新冠病毒疫苗,共同筑牢疫情防控免疫屏障。


兜牢兜住因疫遇困群眾的基本生活

針對社會關切的疫情期間各級民政部門開展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和福利機構疫情防控管理工作的相關情況,馬淑萍逐一作了回答。

據介紹,本輪疫情發生以來,全市各級民政部門切實履行兜底保障職能,全面落實各項救助政策,有效解決了疫情防控期間困難群眾面臨的突發性、緊迫性、臨時性生活困難,全力兜牢兜住因疫遇困群眾的基本生活。一是加大排查力度。各級民政部門積極組織動員社會救助經辦人員和協理員,通過電話、微信、QQ等“不碰面”方式,對轄區低保對象、分散特困供養對象、在青務工人員、因疫情滯留我市的外市州籍人員、低保邊緣家庭、流浪乞討人員以及陽性感染者家庭進行排查,建立人員摸排登記臺賬,全面了解掌握其基本生活保障狀況,做到早發現、早介入、早救助。二是優化工作程序。依托社會救助信息化管理平臺,推行疫情期間網上辦理,通過“一門受理”“微信小程序”等實現救助線上錄入、審核和審批。對新申請困難家庭,取消入戶調查和民主評議,根據申請人申報材料綜合研判,采取“先納入后審批”的原則,相關手續后期補辦,確保第一時間享受到應有救助,提升救助時效性。三是打通綠色通道。根據困難群眾的不同生活需求,積極開展先行救助,采用“現金+實物”的靈活救助方式,對需要支付各種基本生活開支的,及時足額發放現金救助;對缺乏口罩、消毒液、手套等防疫物資或米面糧油等基本生活物質需求的,及時安排實物進行救助,切實解決了困難群眾的實際問題。四是拓寬救助方式。及時印發《關于切實做好當前疫情防控期間困難群眾救助保障工作的緊急通知》,要求各縣區對受疫情影響造成基本生活暫時陷入困難的在寧務工人員,因探親、旅游、滯留我市的外市州、外省籍人員,流浪乞討人員等,采取一事一議方式,本著救高不救低的原則實施救助。同時,針對不同人群,合理確定救助時限,分層分類實施救助,及時發放疫情期間臨時救助補貼。

自4月14日以來,全市有針對性地線上排查各類重點困難群眾1.88萬人(城鄉低保對象中的重病、重殘及60歲以上生活困難老人),累計新增城鄉低保對象130戶285人、特困供養人員26戶27人,實施臨時救助3154人次,救助滯留人員580人次,截至目前,發放各類救助保障資金2870.56萬元,有力保障了疫情防控期間困難群眾基本生活。

關于福利機構疫情防控管理方面相關工作,馬淑萍介紹道,目前,全市在運營的養老服務、兒童福利及精神病人福利機構共25家,涉及服務對象和工作人員2862人。根據國家、省、市疫情防控工作部署,按照重點場所“高于社會面”管控的標準要求,為進一步做好“一老一小”民政服務機構疫情防控工作,自3月12日以來對全市所有的福利機構實行封閉管理,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切實保護民政服務對象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一是加強人員管控。疫情期間一律謝絕親友探訪、志愿服務,禁止人員出入,杜絕福利機構人員與外界接觸,利用電話、視頻等方式,建立線上溝通渠道,及時讓親屬了解服務對象生活情況。二是嚴格日常管理。各福利機構嚴格落實早晚2次檢測制度,每日安排專人對福利機構工作人員、服務對象進行體溫檢測,做好記錄。同時,積極與醫療機構聯系,開展全員核酸檢測。三是做好環境消殺工作。福利機構每日對機構內環境進行無縫消殺,定時開窗通風,及時規范處理垃圾、污水、污物,做到“日產日清”。外來物資統一放置指定區域,經消毒后由專人分送。四是加強疫苗接種。建立疫苗接種情況臺賬,對服務對象的年齡、身體狀況、接種情況等主要情況進行分類,確保機構內老年人、兒童做到“應接盡接”。目前,全市福利機構工作人員接種率達99%,符合條件老年人接種率達90.4%,符合條件兒童接種率達100%。


確保停課不停教 停課不停學

就記者提出的全市各中小學實行線上教學相關情況的問題,徐潔表示,為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學工作,按照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處置工作指揮部的部署,我市各中小學繼續實行線上教學,確?!巴Un不停教、停課不停學”。

一是強化在線教學條件保障。堅持五育并舉,落實“雙減”要求,“一校一案”完善線上教學計劃,細化課程教學、心理健康、藝術和體育鍛煉等教育內容。各學校綜合運用在線直播、錄播回放、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資源推送等多種方式,滿足居家、隔離管控等學生的學習需求。將疫情防控作為思政教育的鮮活教材,遴選適合學生觀看的精品課程,點對點推送給學生及家長。結合居家學習特點,開展親子關系處理、家務勞動等主題教育,引導構建和諧家庭關系,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二是高度關注學生心理狀態。針對學生長時間居家實際,發布致學生、致家長的一封信,多渠道推送心理調適視頻課、文章、有聲讀物,通過線上班會、團隊會等,搭建學生之間、學生和老師之間互動交流的平臺,組織居家體育、藝術、勞動成果展示,引導學生積極樂觀面對。各學校普遍建立“每日一詢”制度,班主任、任課教師每天對居家學生的學習情況、生活狀態、心理活動進行問詢,關心和鼓勵學生遵守疫情防控規定,安心居家學習和生活。發揮市中小學心理健康與家庭教育指導中心師資優勢,利用“西寧心理教育”微信公眾號,推送2期共18節心理微課,指導、幫助廣大家長和學生消除焦慮。

三是完善四級在線巡課制度。建立“教育行政部門—學?!虅仗帯嗉墶彼募壯舱n制度,教育行政部門抽檢各學校在線教學,督導檢查各學校課程開設情況。校長、教務部門對線上課堂進行隨機巡課,嚴控授課時長和作業總量。班主任對本班級每堂課開展線上巡課,重點關注學生課堂參與情況。教育部門定期組織線上教學交流研討會和展示觀摩活動,分享各校經驗做法,提醒反饋存在問題及改進意見,力促在線教學提質增效。

四是保障畢業年級復習備考。重點關注畢業年級復習備考工作,提高備課質量,強化復習備考的教學研究,常態化開展線上教研,根據復習進度,確定教學目標、課時、教學方法、作業設計、效果檢測等內容,保障復習備考的效率和質量。面向畢業年級學生開通在線答疑渠道,及時答復、解決學生的疑問。組織本地名師推出各學科中高考復習備考專題講座2期共27節,指導畢業年級學生進一步做好復習備考。

同時,在保障線上教學的同時,全市廣大教職工以“疫”為令、以“防”為責,服從統一調度指揮,全力以赴配合開展核酸檢測場地布置、信息采集、掃碼登記、政策宣傳等志愿服務工作。教育系統3264名黨員就地轉崗,入列秩序維持、物資采購、場所消殺等社區(村)戰疫一線前沿,用實際行動彰顯教育人的使命擔當。

此外,記者了解到,經過全市上下共同努力,5月16日起,我市對城中區、城東區、城北區在封控區、管控區、防范區以外的區域實行了有序開放,確診病例和陽性感染者的新增數每日在持續下降,且均為重點管控人群,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效。

市疫情防控處置工作指揮部呼吁,已經有序開放的區域,請廣大市民繼續規范佩戴口罩,落實好測體溫、掃“場所碼”、查驗健康碼、行程碼、查驗48小時內核酸陰性證明等要求。還處于從嚴從緊管控區域的市民,一定要咬牙堅持、克服困難,堅決服從管控措施,嚴格落實防控的責任。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