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洪無情人有情 衛生防疫保健康——記國家、(甘肅、青海)省、市、 縣疾控中心聯合衛生防疫工作
2022年8月17日22時25分,大通縣青山鄉和青林鄉發生山致人傷亡及財產損失的洪災害后,國家衛健委、國家疾控局、青海省衛健委、西寧市衛健委和大通縣人民政府高度重視,立即組織安排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國家突發急性傳染病防控(甘肅)隊伍、青海省、西寧市和大通縣三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專業人員趕赴災區,積極開展衛生防疫工作,確保災區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面對災情,國家、省、市、縣四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積極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在政府部門的領導下,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預案、趕赴災區,全力守護受災群眾的身心健康。
8月20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專家組、國家突發急性傳染病防控(甘肅)隊伍抵達大通縣青山鄉山洪災區,在青海省疾控中心前期摸排和風險評估的基礎上,進行了實地勘察和工作安排。
8月21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專家組組織國家突發急性傳染病防控(甘肅)隊伍及青海省、市、縣三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專業人員召開了山洪災后衛生防疫工作部署會,部署了山洪災害各項衛生防疫工作。成立了衛生防疫領導小組、專家組和6個專業技術組,并對各組的工作職責進行了詳細的梳理和確定。
在衛生防疫專家組的指導下,結合災區實際情況,大通縣選調現場衛生防疫工作業務骨干,包括傳染病控制,消毒和病媒生物監測,水質、食品和環境衛生監測、實驗室檢測和健康教育等相關專業人員赴災區開展衛生防疫工作,并對相關人員及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開展現場檢查和災后衛生防疫技術措施的培訓工作,確保每位受訓人員在工作過程中,既能各司其職獨當一面,又能相互配合,高效率高質量完成各項衛生防疫工作任務。
一、防疫消殺“力不減”
災后的消殺工作不僅是技術活更是體力活,消殺組按照聯合工作組制定的方案,對大通縣消殺專班的消毒隊伍現場實操技術進行指導,組織力量在山洪災區垃圾堆放點、老年之家、災民安置點、鄉政府、衛生院及學校等人員聚集場所開展了內外環境消毒工作,累計噴灑含氯消毒液31924升,累計消殺199940平米。使用含過氧化氫的消毒濕巾對門把手等高頻接觸的物體表面擦拭消毒。并對重點場所的蚊蟲、蠅類、鼠類進行了密度水平的快速評估和滅殺控制,累計使用高效氯氟氫菊酯310升,累計殺蟲2980平方米。
二、防疫監測“弦不松”
山洪災害發生后,由于生態環境改變,極易發生腸道傳染病、呼吸道傳染病、蟲媒傳染病、鼠疫等各類傳染病,傳染病監測工作組搜集分析近3年來大通縣全縣和災區鄉鎮傳染病報告情況,做到早期監測預警,可及時控制傳染病疫情蔓延和擴散。監測組還收集了近期災區救災工作人員和安置點人員核酸檢測情況,目前已累計對上述人員開展新冠核酸采樣檢測18157份,結果均為陰性,扎牢了疫情防控這根弦。
水是生命之源,為了讓災區群眾用上安心水放心水,衛生防疫聯合工作組實驗室整合甘肅省應急隊力量,提升檢測能力,可獨立開展生活飲用水樣本檢測,可檢測21項目指標。工作組先后赴青山鄉受災的5個村和3個受災群眾安置點全方位開展災后飲用水監測。為科學評估災區飲用水水質衛生現狀,確保災區群眾生活飲用水安全,履行了衛生防疫人員的崗位職責。
三、防病宣教“勢不衰”
山洪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受災群眾對山洪過后該如何做好衛生防疫的茫然,針對此種情況衛生防疫工作組及時借助網站、海報等大眾傳媒平臺,點面結合傳播衛生防疫知識,印制宣傳橫幅42條、宣傳海報3000張、宣傳折頁10000張,用最淺顯易懂的語言教會群眾災后環境消殺、飲用水消毒、食品衛生、防病常識等基本知識與技能,提升了他們重建家園的信心。
為確保“大災之后無大疫”,疾控人展示了新時期衛生工作者的風采,他們身先士卒,不怕道路的泥濘與高溫暴曬,講解消殺要點、檢測水樣、培訓骨干、夯實傳染病癥狀監測體系,面對災情沒有絲毫懈怠,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對疾控事業的熱愛,將對黨和人民的忠誠化作抗洪救災衛生防疫的信心和決心,在災區擎起一面鮮艷的旗幟,不愧為人民群眾的健康衛士。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