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紅棗基本不能補血,是真的嗎?
央視網(記者李笛 王莉莉 馬旭報道)在中國,紅棗自古被奉為“補血圣品”。但近日,網上卻流傳了“紅棗根本不補血”的說法。一位北京營養師表示:“鮮棗曬干成紅棗后,所含維生素C會隨水分流失,其鐵含量也不如動物肝臟,因此不會有補血的功效。”這種“顛覆性”說法是真的嗎?
店家:紅棗銷量不見少
一直以來,山西被譽為紅棗、核桃之鄉。山西呂梁,是我國少有的紅棗主產區,出產的紅棗因肉厚、核小、糖分高而享譽全國。
最近,網絡盛傳紅棗不但含鐵量低,就連補血也只是個傳說。為此,記者專程走訪了太原市各大超市、紅棗專營店和批發市場了解紅棗的實際銷售情況。
記者來到位于太原市新建路上的美特好大型超市,超市內專門設有紅棗專區,5層高的貨架上擺滿了不同品牌的紅棗。但在所有品牌的紅棗包裝袋上看不到任何寫有“補血”功效的字樣,只是在產品介紹中寫著富含維生素、果膠物質、鐵、鈣、磷、鉀等成份。在食用方法上明確標注著即食、煮粥、泡茶、煮牛奶、煲湯、做餡、燉肉等。
看到記者在紅棗專區不停打轉,一位超市促銷員走了過來,她說,紅棗有著很好的養生價值,尤其對補血十分有用,很多來山西旅游的游客,買的最多的其中一種商品就是紅棗。
隨后記者又來到位于火車站附近的紅棗批發市場,在這里,聚集著來自全省各地的紅棗批發商,每當有人走過攤點前,店主就會熱情的招呼,拿出最好的紅棗讓顧客品嘗。問及“紅棗并不補血”的傳聞是否影響到紅棗的銷售時,一位姓王的店主笑著說,“紅棗并不補血”的說法還是第一次聽,但這段時間他們的紅棗銷量并沒有減少。
醫學專家:中醫補血補的是血虛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中醫科主任宋恩峰教授表示,西醫補血與中醫補血的概念不完全一樣,西醫補的是“貧血”,中醫補的是“血虛”。一般來講,“血虛”包含的范圍比“貧血”更大一些,如有的患者盡管血常規化驗正常,但是只要有面色萎黃、眩暈、心悸、失眠、脈虛細、中醫辨證屬于血虛。對于血虛,中醫理論認為紅棗是補血佳品。
西醫的貧血是指全身循環血液中紅細胞總量減少至正常值以下,而吃紅棗糾正貧血是一個緩慢地過程,猶如人不能一口吃個大胖子,故從西醫觀點看,會有人稱紅棗并無補血的效果。
營養師:合理搭配飲食最重要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紅表示,紅棗補的其實不是血氣,而是“脾氣”,也就是說紅棗具有健脾的良好功效,從而改善消化吸收功能,底子好了,血氣自然補得進。“并不能說,誰嚴重貧血,吃幾粒大棗就可以。”
范志紅認為,在日常生活當中,合理搭配飲食,可以食用大棗,對補血有一定效果。
“吃紅棗基本不能補血”是真的。相關專家認為,紅棗雖具有補血的作用,但若只單吃紅棗一樣東西,效果可忽略不計。只有合理飲食,巧妙搭配才是硬道理。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