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癌疫苗有效率達90% 越早打效果越好
2013年12月30日,成龍、劉德華、張學友等眾多香港演藝界名人齊聚一堂,追憶一代歌后梅艷芳。十年前,梅艷芳因宮頸癌逝世,此病由此被社會廣泛關注。該病由人類乳頭瘤狀病毒(HPV)感染引起,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每年有50萬新增宮頸癌病例,25萬人因其死亡。中國每年宮頸癌新發病例高達13萬。可喜的是,2006年,作為世界上首款能預防癌癥的疫苗,HPV疫苗的上市給眾多人帶來希望,不久后,香港也引入了此疫苗,在臨床上的使用也趨于成熟。但遺憾的是,接種人數并不如預期。
疫苗雖好,接種率卻不高
在香港女性常見癌癥中,宮頸癌名列第6。2007年,香港歌手蔡卓妍擔任全球首位宮頸癌疫苗代言人,號召女性向宮頸癌“說不”。到2010年(推廣宮頸癌疫苗3年)為止,香港宮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較五年前降低超過10%。
由于目前HPV疫苗還沒有在內地上市,不少人選擇到香港接種。曾有香港婦產科醫生表示,每月會接診10-20名內地女性接種,其中有的女性帶10歲左右的女兒接種,甚至問丈夫是否也可以打。
與內地患者的接種熱情相比,香港本地人對HPV疫苗的認可度并沒有那么高,原因是HPV疫苗每個療程費用約2700-3000港元(約合2100-2340元人民幣),需要在半年時間內完成3次注射,而且,香港醫學界稱疫苗的保護期能達10年。雖然相關機構不遺余力地宣傳,但根據香港藥劑師學會的資料,自香港引進HPV疫苗至今,只有約8.85%的人接種,這其中還包括未必打足全套3針、非香港永久居民等情況。粗略估計,可能只有5%的香港適齡女性接種了疫苗。香港關注宮頸癌聯盟召集人、婦產科醫生林兆強指出,很多人,甚至是部分醫護人員,對宮頸癌及癌前病變認知不足,加上費用較高,是造成香港HPV疫苗接種率偏低的主要原因。
越早打效果越好
雖然很多人對HPV疫苗仍持觀望態度,但香港專家普遍認為,注射HPV后的副作用十分輕微,婦女的生活習慣、性生活可如常,建議年輕女性接種。
林兆強表示,越年輕接種,療效越高。而且不論男女,9歲開始均可接種。香港大學婦產科學系主任顏婉嫦也表示,目前香港市面有兩種宮頸癌疫苗,根據美國疾病預防和控制中心2010年的研究顯示,2種疫苗預防宮頸癌的癌前病變率分別為98%和93%,效果相近,女性可自由選擇接種。
全港推廣宮頸癌普查計劃
一支疫苗,除了能幫著防病外,其帶來的經濟效益和醫療成本的降低也不容忽視。香港立法會稱,雖然香港政府目前還沒有關于宮頸癌的單項開支統計,香港衛生署也暫時沒有相應統計,不過,香港醫療界普遍認為,持續推動大家對宮頸癌的認識,推廣疫苗接種,不僅能降低宮頸癌發病率,肯定還能降低醫療成本。世界衛生組織擴大免疫規劃項目新加坡地區顧問楊保平說,一旦檢查出患癌,患者必須接受治療和手術,要付出很大的代價,也會給個人和家庭帶來很多痛苦。如果可以接種宮頸癌疫苗,就等于給自己多了一份保險。
香港立法會也同時提醒,注射HPV疫苗雖然能預防宮頸癌,但并不能有效預防一些不包括在疫苗中的高風險類型的HPV病毒感染,也不能清除體內已有的人類乳頭瘤病毒。因此,婦女即使接種了疫苗,仍須定期接受宮頸細胞檢驗。
香港政府于2004年3月推行全港性的普查計劃,鼓勵25-64歲曾經有性行為的婦女,定期接受宮頸細胞檢驗,以預防和及時治療宮頸癌。全港31家母嬰健康院可提供宮頸普查服務,困難人士還可減免費用。
據香港衛生署統計,2012年度香港用于宮頸癌篩查的計劃開支達到1310萬港元(約合1022萬人民幣)。2012年4月的一份調查顯示,25-64歲的香港婦女中,曾經接受過宮頸細胞檢驗的人數占69.2%。香港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高永文曾表示,目前宮頸癌普查也是香港唯一有明確證據支持其成效的癌癥普查。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