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防治知識問答
一、什么是狂犬病
狂犬病即瘋狗癥,又名恐水癥,是狂犬病病毒侵害中樞神經系統引發的的急性傳染病,所有溫血動物包括人類,都可能被感染。一般常見的是被狗咬傷患病,其次貓、狐貍、狼、蝙蝠、臭鼬、白鼬或浣熊也可以患病并傳染。大部分患病的動物經常變得非常狂躁、野蠻,少部分動物沒有異常表現,患病的動物唾液里的病毒通過咬破的傷口進入下一個動物或人。狂犬病在人與人之間極少傳染,人患狂犬病幾乎100%會死亡。
二、狂犬病有什么癥狀
人被病犬(或動物)咬傷者約30-70%發病,發病與否以及潛伏期的長短與咬傷的部位有關,頭、面、頸、手等部位神經比較豐富,病毒易于繁殖,再加上離中樞神經較近,故這些部位被咬傷后發病者較多,潛伏期也較短;同時傷勢越嚴重,也越容易發病。狂犬病的臨床表現可分為四期。
1. 潛伏期:(平均約1-3個月),在潛伏期中感染者沒有任何癥狀。
2. 前驅期:感染者開始出現全身不適、發燒、疲倦、不安、被咬部位出現疼痛、蟻行等感覺異常癥狀。
3. 興奮期:患者各種癥狀達到頂峰,出現精神緊張、全身痙攣、幻覺、譫妄,怕水、怕光、怕聲、怕風等癥狀,患者常常因為咽喉部的痙攣而窒息身亡(又被稱為恐水癥)。
4. 昏迷期:如果患者能夠渡過興奮期而僥幸活下來,就會進入昏迷期,本期患者深度昏迷,但狂犬病的各種癥狀均不再明顯,大多數進入此期的患者最終衰竭而死。
三、急救處理措施
被任何健康狀況不明的動物咬傷或抓傷后,就地及時(最好是在咬傷后幾分鐘內)對傷口進行清洗消毒,對預防狂犬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先用肥皂水(或雙氧水、0.1%新潔爾滅)或清水徹底、反復沖洗傷口;對較深的傷口,用注射器伸人傷口深部進行灌注清洗,做到全面徹底。再用75%酒精消毒,繼而用濃碘酊涂擦。傷口處理越早越好,即使延遲1~2天傷口已結痂,也應將結痂去掉后按上述方法處理。
傷口不宜包扎、縫口,開放性傷口應盡可能暴露。如果傷口必須包扎縫合(如侵入大血管),則應保證傷口已徹底清洗消毒并已按上述方法使用抗狂犬病血清。
四、治療和預防
該病目前無任何藥物可以治療,在沒有發病前,正確并及時的處理傷口和注射狂犬疫苗是唯一有效的預防措施。一旦被健康狀況不明的動物咬傷或抓傷,應盡快注射狂犬病疫苗。
狂犬疫苗應分別在受傷后的第0天(第1天,當天)、3天(第4天,以下類推)、7、14、28天各肌肉注射1針,共注射5針。如果咬傷嚴重,有多處傷口或傷口在頭、面、頸、手指者,在接種疫苗同時應注射抗狂犬血清或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浸潤咬傷局部和肌內注射。聯合使用抗狂犬病血清或免疫球蛋白者,必須在全程疫苗注射完畢后再加強注射2-3劑疫苗,即在全程注射后第15天、75天或第10天、20天、90天加強。
特別提醒:被動物抓傷或咬傷還可能得破傷風,需打破傷風抗毒素。
五、疫苗注射禁忌癥
疫苗注射后有輕微局部及全身反應,一般可自行緩解,偶有皮疹、過敏反應、神經性皮下水腫、蕁麻疹等較嚴重副反應者,可作對癥治療。
由于狂犬病是致命性疾病,為挽救生命任何禁忌癥都是次要的,故被可疑患狂犬病的動物咬傷后預防無禁忌癥。
六、被動物咬后,皮膚上只有牙印,是否需要注射狂犬疫苗?
被動物如狗、貓、狼等咬或抓后,只要皮膚確實未被咬破,狂犬病毒是很難通過完好無損的皮膚侵入機體。但在皮膚上留有牙印痕跡,就不能麻痹大意,雖然看不到有明顯皮膚損傷,實際上牙印就意味著肉眼難以覺察的皮膚損傷。應立即對被咬部位進行處理,然后全程注射狂犬疫苗。
七、家養的狗注射過狂犬疫苗,被咬傷的人,需要打疫苗嗎?
打了狂犬疫苗的狗,只能預防狗不得狂犬病,不能預防人不得病。
嚴格意義上說,狗注射了狂犬疫苗能產生抗體,抗體可以“中和”狂犬病毒產生的毒素,但不是“殺滅”狂犬病毒,所以打了狂犬疫苗的狗在其唾液中還會攜帶狂犬病毒。
狗和人的基因不同,狗用疫苗和人用疫苗不能“通用”。
八、注射疫苗后再次被咬傷是否還需注射疫苗?
全程注射5針狂犬疫苗后,就產生抗狂犬病的抗體,但這種有效的抗體維持時間較短,如果再次被咬傷距離前次注射疫苗(最后一針)在3-5個月內,加強2針就可以了。若已超過6個月以上,就應該再重新全程注射。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