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與輻射技術在人類健康領域應用研究的進展——介紹IAEA近期有關活動
一、IAEA 簡介
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是聯合國的下屬機構,現有成員國137個。它的宗旨是“原子用于和平”,聯合國賦予的職責是:保障與核查,安全與保安和科學與技術。它的使命之一是加速和擴大核與輻射技術對人類健康的貢獻。IAEA總部設在奧地利維也納,聯絡辦公室設在加拿大多倫多、瑞士日內瓦、美國紐約和日本東京。
IAEA的組織機構包括6個司,即技術合作司、核能司、核安全與保安司、核科學與應用司、安全法規標準司、行政管理司。其中,核科學與應用司設有人類健康處、食品和農業處、物理化學處、海洋環境實驗室、機構實驗室和理論物理中心。
IAEA 技術合作類型有:技術援助項目、協調研究計劃項目、地區合作項目、會議和培訓班。
本文主要介紹協調研究計劃(Coordinated Research Program ,簡稱CRP)項目。IAEA的協調研究計劃與研究合同情況如下:
1.IAEA的研究合同(Research Contract)是用于支持成員國研究院所、大學或其他單位在和平利用原子能方面的研究工作;
2.IAEA支持的研究合同大部分是與IAEA的協調研究計劃聯系在一起的,IAEA的CRP是由IAEA組織、多個成員國(一般為7-10個國家)參加的協作研究項目;
3.每個CRP項目總合同期為3-5年(每年續簽一次),發展中國家可得到1.5-2.5萬美元研究經費。另外,IAEA 資助研究人員參加項目研究進展協調會議;
4.IAEA每年發布研究計劃信息,可通過所在單位直接向IAEA的研究合同科申報。申請表可以直接向研究合同科索取。
二、在人類健康領域協調研究活動
人類健康處包括核醫學科、應用輻射生物學與放射治療科、劑量學和醫學輻射物理科、營養和健康相關環境研究科。
1.核醫學科
核醫學科的主要任務是:通過應用核醫學功能研究或分子生物學技術的研究成果,提升發展中國家解決重要健康問題的能力。因為對大量良性和惡性疾患,核醫學程序是其它方法不可替代的,它們提供的功能信息比其它方法有好的代價-效果比。
關注的發展最快的技術是正電子發射斷層顯像(PET)和核醫學治療應用技術。通過培訓實現核醫學職業實踐的一致性和可能達到的最高標準。
正在執行的核醫學研究項目(CRP):
——糖尿病長期管理中先進的糖基末端產物的放免檢測(Radioimmunoassay of adva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in the long term management of diabetes mellitus);
——用放射性核素方法管理肝癌,重點在放射綴合治療與內照射劑量學(Management of liver cancer using radionuclide methods with special emphasis on trans-radioconjugate therapy and internal dosimetry);
——放射藥物的比較評價(Comparative evaluation of radiopharmaceuticals for radiosynovectomy);
——通過檢測最小殘余疾病對急性成淋巴細胞白血病治療的改進(Improvement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by the detection of 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
——用β粒子放射性藥物進行血管內放射性核素治療,以預防經皮穿刺冠狀動脈成形術后的血管再狹窄 (Intravascular radionuclide therapy using beta-emitting radiopharmaceuticals for
the prevention of restenosis following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
——對肺栓塞患者用簡化的灌注肺掃描
法與標淮的V/Q和螺旋CT法的比較評價(Evaluation of a somplified method of assessing perfusion only lung scan compared to standard V/Q and Spiral CT in patients );
——核腫瘤學自配的放射性藥物的標準化與質量控制(Standardisation and quality control of in –house prepared radiopharmaceuticals for nuclear oncology) ;
——在新生兒腎孟積水的處理中有關議定書和程序的協調(Harmonization of protocols and procedures in the management of neonatal hydronephrosis);
——用放射性藥物顯像來預測與評價乳腺癌對新佐劑化療的響應(Radiopharmaceutical imaging to predict and evaluate the response of breast cancer to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醫院配制的用于HIV/AIDS陽性患者感染顯像的放射性藥物的開發與質量控制
(Development and quality control of hospital prepared
radiopharmaceuticals for infection imaging for use in HIV/AIDS positive patients);
——預測抗瘧疾藥物療效的分子與免疫標記物準確度的改進(Improved accuracy of molecular and immunological markers for prediction
of efficacy of antimalarial drugs);
——放射性核素技術在早期癡呆診斷中的作用(Role of radionuclide techniques in the diagnosis of early dementia);
——用硝酸鹽增強心肌影像評價心肌功能(Nitrate augmented myocardial imaging for assessment of myocardial viability).
2.應用輻射生物學與放射治療科
應用輻射生物學與放射治療科的主要任務是:研究癌癥治療中輻射的臨床應用,幫助發展中國家改善放射治療中輻射的安全、有效利用、制訂和實施國際癌癥行動計劃;基于放射生物學原則、臨床和實驗室研究的成果,探討對不同類型癌的有效治療方法;組織移植中的輻射消毒及天然輻射和人工輻射的健康效應。
執行中的CRP:
——對于病毒引起的癌癥放療中的放射學與臨床研究(Radiobiological and clinical study on viral-induced cancers response to radiotherapy);
——提高艾滋病人放療效果的臨床與實驗研究的權威CRP(Doctoral CRP on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ies to improve radiotherapy outcome in AIDS cancer patients);
——頭頸癌的節省資源治療(Resource sparing treatment of head and neck cancer);
——在晚期食管癌的姑息治療中作為管腔內高劑量近距治療的補充的遠距治療作用 (The role of teletherapy supplementary to intraluminal high dose brachytherapy in the palliation of advanced oesophageal cancer);
——臨床放療的放射學方面---每周分次照射次數的增加(Aspects of radiobiology applicable in clinical radiotherapy—increase of number of fraction per week).
3.劑量學和醫學輻射物理科
劑量學和醫學輻射物理科主要任務是:通過IAEA/WHO SSDLs 網絡向發展中國家的SSDL(二級標準劑量學實驗室)和醫院提供免費的劑量校淮和TLD比對服務;醫學輻射物理中的科學技術研究;制訂放射治療劑量學、診斷X射線劑量學、核醫學中劑量學和輻射防護劑量學的劑量測定國際實用準則及其QA和QC計劃。
執行中的CRP:
——核醫學放射性測量質量控制策略的協調(Harmonization of quality practices for nuclear medicine radioactivity measurements) ;
——放療中劑量計算的質量保證程序的
開發(Development of procedures for quality assurance for dosimetry calculation in radiotherapy);
——X線診斷放射學的劑量測量:國際實
施規程(Dosimetry in X-ray diagnostic radiology: An international Code of Practice);
——診斷放射學中劑量測量實施規程的檢驗(Testing the Code of Practice for dosimetry in diagnostic radiology);
——向SSDL普及輻射測量新標準中的技
術開發(Development of techniques for the dissemination of new standards for radiation measurements to SSDL);
——在非參考條件下放療劑量測定中用TLD進行質量核查的發展(Development of TLD-based quality audits for radiotherapy dosimetry in non-reference conditions.)
4.營養和健康相關環境研究科
營養和健康相關環境研究科的主要任務
是:提高發展中國家利用核與同位素技術解決人類營養和飲食污染問題;發展和評價食品調節,如食物增強、生物增強和營養食品等;研究制定營養攝入、能量消耗和人體組成等標準。
執行中CRP:
——生命早期的鋅營養(Zinc nutrition during early life);
——用同位素與核技術監測和評估生物強化食品的干預,以消除營養不良癥(The use of isotopic and nuclear techniques to monitor and eva
luate biofortified food intervention to eliminate
malnutrition);
——老年人不同生活方式下總能量消耗與身體組成的評價(Assessment of total energy expenditure and body composition for older adult subjects with different lifestyles);
——同位素與核技術用于發展中國家人群宮內生長抑制問題相關的研究(The application of isotopic and nuclear techniques in studies related to in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IUGR)issues in populations from developing countries);
——用同位素與核技術研究營養污染作
用及其對發展中國家人群樣本營養狀況的影響(Application of isotopic and nuclear techniques in the study of nutrition-pollution interactions and their impact on the nutritional status of human subjects in developing country populations);
——關于處在多種營養缺乏狀態下的發展中國家人群的微量營養素狀態和相互作用研究中使用同位素和互補方法的權威CRP(Doctoral CRP on isotopic and complementary tools for the study of micronutrient status and interactions in developing country populations exposed to multiple nutritional deficiencies);
——發展中國家懷孕婦女暴露于潛在的毒性元素(Exposure to potentially toxic elements in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采用核與相關分析技術研究在消費受到工業活動污染的食物時潛在有毒元素對人類的健康影響(Use of nuclear and related analytical techniques in studying human health impacts of toxic elements consumed through foodstuffs contaminated by industrial activities)。
三、技術合作(TC)項目
——改進輻射工作人員的內照射劑量監測(Improving internal exposure monotoring for radiation workers);
——中國個人劑量監測和職業受照人員健康登記管理系統(National management system for individual monitoring and health register of Occupationally exposed workers in China);
——急性輻射損傷的救援與治療(Rescue and treatment for acute radiation injuries);
——輻射損傷的診斷方法和生物劑量評價的傳遞(Transfer of methods for diagnosis and biological dose assessment of radiation injuries)。
四、區域合作項目
——放射應急響應(Radiological emergency response);
——放射危險評價(Assessment of radiological risk);
——用放射性同位素進行腫瘤顯像(Tumor imaging using radioisotopes);
——區域性常見腫瘤放療質量的改進(Improvement in quality of radiotherapy for frequent cancers in the region)。
五、結語
本文介紹的IAEA近年來在人類健康領域開展的研究工作情況並非全面,但可從這個國際核合作中心“窗口”的一角得到啟示:
1.在人類健康領域,IAEA關注的是核與輻射技術的應用開發研究,以便能夠直接服務于廣大發展中國家。
2.協調研究計劃(CRP)是一個非常好構思。首先,它把發達國家的一流專家(約占項目成員人數三分之一)和不同洲際發展中國家的專家、學者聚集在一起,提供一亇直接對話交流機會。其次,項目起始的研究方案論證會,其后每1年或2年一次的研究進展協調會和最后的總結會都對每位研究人員提出明確、具體的任務和要術,保證了研究工作的質量。最后每人貢獻一份研究報告,經項目技術官員匯總並討論通過后,形成IAEA技術報告,其研究成果提供給各成員國推廣應用。這些做法值得借鑒。
3.申請報告的建議內容應與IAEA發布的研究計劃項目協調一致,並已具備一定的研究基礎。通過參加CRP項目,達到研究方法、技術規范化並與國際接軌,從而迅速提高國內有關研究水平和推廣應用能力。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