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防治知識
乙肝防治知識
1.乙型肝炎病毒的傳染源主要有那些?
乙型肝炎病毒的傳染源主要是來自乙型肝炎急、慢性病人及無癥狀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乙型肝炎病毒主要在肝細胞里繁殖,然后入血。乙肝病毒在全身其他器官組織中也有繁殖,如小血管內表面的內皮細胞、腎臟、白血球、胰臟、肌肉、生殖細胞(指精子),腸子上的肌肉(平滑肌)里都有少量病毒。所以乙型肝炎病人及病毒攜帶者不能供血,死后器官是不適宜捐贈的,因為它們都帶有乙型肝炎病毒。
2.我國的乙型肝炎傳染源有多大?
我國人口多,又是乙型肝炎的高流行區,有7.5億人被感染,其中大約有1.2億人是無癥狀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在病毒攜帶者中,大約2000萬-3000萬是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每年大約有30萬人死于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關的肝病,如重癥肝炎、肝硬化和肝細胞癌。因此乙型肝炎是我國發病率最高的傳染病之一,死亡率也是我國報告傳染病的前三位。因此我國乙型肝炎傳染源是十分龐大的,大約有1.2億,占世界之首。
3.乙型肝炎是怎么傳播的?其傳播途徑有哪些?
乙型肝炎不是經胃腸道、呼吸道傳播的疾病,它是通過血液傳播的。乙型肝炎病毒從血液及體液排出體外,污染環境。這些病毒一旦進入破損的皮膚粘膜,就可以造成新的感染。其傳播途徑包括血液傳播、母嬰傳播、醫源性傳播、性傳播。
4.什么是母嬰傳播?
母親為乙型肝炎攜帶者或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胎兒期、圍產期(懷孕滿7個月至出生后7天為圍產期)以及嬰幼兒期對自生兒童的傳播。專家估計在我國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中的30%-40%,源于此類母親的傳播。這種感染是十分危險和嚴重的。因為被感染者的90%可以成為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在圍產期傳播的宮內傳播,即指胎兒期被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它占圍產期總傳播率的5%-10%,這類傳播在胎兒滿6個月開始,隨著月齡的增加,宮內感染率逐步上升。除宮內感染外,90%以上的圍產期感染是分娩過程中的感染。既新生兒在分娩過程中由于皮膚擦傷,分娩時母血中的病毒從新生兒皮膚的破口中潛入兒體而感染,因此,必須在出生后24小時內及時接種第一針乙肝疫苗,醫學上叫暴露后免疫,即病毒感染先于疫苗免疫。出生后72小時打第一針是不行的,因為病毒已完成一個生活周期,并逐漸繁衍,加大其增值速度,疫苗免疫就要失敗。
5.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與肝癌發病的關系如何?
雖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與肝細胞癌的直接關系還不十分清楚,但乙肝病毒與肝癌是關系密切的,尤其家族性肝癌大都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關。母親是乙肝病毒攜帶者,其子女在幼年期大部分被感染,并且成為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嫁娶后,新一代子女乙型肝炎病毒攜帶率大約40%,造成世代肝癌高發家庭。有人認為是遺傳基因的作用,實際上不是。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發展成肝癌,大致需30-50年,因此嬰幼兒期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是發生肝細胞癌的主要人群。國外報道嬰幼兒期的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發生肝細胞癌的比例為30%,我國肝細胞癌的年病死率為14.82/10萬。推算全國每年18.2萬人死于肝癌,而肝癌病人中的大部分血中帶有乙型肝炎病毒。因此乙型肝炎與肝癌的關系密切。
6.怎樣預防乙型肝炎?
我國乙型肝炎的預防任重而道遠,全體新生兒乙肝疫苗免疫是預防乙型肝炎的重中之重。除新生兒免疫外,學齡前兒童是非新生兒免疫中的重點人群,必須接受乙肝疫苗免疫。第三層就是乙型肝炎高危人群的免疫。這三層人群都免疫了,才能使我國乙型肝炎發病率在近期內下降。乙型肝炎預防有兩種措施:一種是在生活上注意不要受乙肝病毒感染。另一種是用乙型肝炎疫苗或乙肝病毒免疫球蛋白預防。
7.什么是乙型肝炎疫苗?
乙型肝炎疫苗是表面抗原亞單位疫苗,表面抗原本身是沒有傳染性的,所以疫苗是十分安全的。乙型肝炎疫苗所誘導的抗體是可以殺滅乙型肝炎病毒的乙型肝炎表面抗體(抗-HBs)。由于乙型肝炎病毒可演變成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故乙型肝炎疫苗又可以間接預防肝癌。所以在新生兒期及兒童期打滿三針乙肝疫苗后,可以預防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發生,這是很明白的道理。
8.乙型肝炎疫苗給什么人接種?
乙型肝炎疫苗適用于全部人群。
第一類新生嬰兒是接受乙肝疫苗免疫最重要的人群,因為在此時期如果被乙型肝炎病毒感染,90%可以變成無癥狀感染,乙肝病毒攜帶者,其后果十分嚴重。30%的與乙肝病毒感染相關的肝細胞癌來源于新生兒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并且發展為慢性肝炎的比例大。所以新生兒免疫是預防乙型肝炎的重中之重。自2003年起,我國政府已免費為新生兒提供乙肝疫苗,并規定所有新生兒必須接受乙肝疫苗免疫,這是兒童的權利,也是父母的義務。
第二類重點人群是6歲以下的兒童。這類兒童被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30%-70%的人也可以成為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成年后容易發展成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
第三類人群是醫生,尤其是外科、婦產科、牙科、耳鼻喉科,從事血清檢測的實驗人員以及全體護士。如果沒有感染過乙型肝炎病毒的人都應當注射疫苗,除了保護自己外,還可保護病人的安全。另外,家里有乙型肝炎病人或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其家庭成員除生活上注意外,都應當打乙型肝炎疫苗,以避免感染。
第四類人群是重體力勞動、生活擁擠、容易造成勞動損傷的人群,如建筑工人、漁民等。
第五類人群是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如腫瘤手術后,長期服用免疫抑制藥物者、腎透析患者、經常要輸血及血制品的血液病患者,他們的身體多不佳,抵抗力很低,一旦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后果十分嚴重,應當打高劑量的乙肝疫苗。
第六類人群為軍隊、某些專業的大學生,如運動員等。
9.乙型肝炎疫苗有幾種劑量?各適于什么人?
當前我國生產的乙型肝炎病毒基因重組疫苗有5微克/支,適于兒童使用;10微克/支,適于青年、成年人使用。在一定劑量范圍內,疫苗劑量越大,免疫后抗-HBs的陽轉率越高,抗-HBs在血液中的水平越高,使全程免疫后對人體保護效期加長。
10.如后進行疫苗免疫?
首先要了解免疫對象的健康狀況,認真閱讀疫苗說明書上的禁忌癥,以免引起不良反應。
檢查疫苗出廠期及失效期,過期的疫苗不可以使用。船舷破碎、裝量不足、有沉渣、過度混濁的疫苗也不能用。
提倡使用一次性自毀型注射器。使用后進行銷毀處理,避免發生交叉感染。
11.哪些人不能注射乙肝疫苗和無需注射乙肝疫苗?
首先是發燒的人不能注射疫苗,退燒后再注射。其次是過敏體質的人,即對許多東西都過敏的人要慎用,實施免疫時要備有腎上腺素,以防意外。
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及乙型肝炎患者用了乙肝疫苗也是不能誘導出免疫反應的。但疫苗對此類人群也沒有有害反應。
對于抗-HBs陽性,并且水平較高的人無需再免疫,因為他們體內已有保護性抗體。但如果抗體水平很低,仍是疫苗免疫的適宜對象。
12.乙肝臨床癥狀有哪些?
乙型肝炎潛伏期平均為6周,但也可能長達6個月。小孩感染常常無癥狀。但與成人相比,大多數兒童可以成為病毒慢性攜帶者。有癥狀的患者會感到虛弱無力,并出現胃部不適和其他流感樣癥狀。還會出現尿色變深或灰白色糞便。常見黃疸(皮膚發黃或鞏膜黃染)。癥狀可以持續數周或數月。需經實驗室血液檢查方能確診。
成人大多數急性感染均能完全康復,但很多兒童卻會變成病毒的慢性攜帶者。急性乙型肝炎病人康復后(并未變成慢性攜帶者)對該病具有終生免疫力。
如出現不明原因的倦怠、乏力、食欲減退、肝區痛、肝腫大、肝區叩打痛、黃疸、尿色深等癥狀和現象。應做肝病檢查和乙肝血清學檢測。
13.五項病毒學指標的意義是什么?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是乙型肝炎急、慢性感染的最重要指標,陽性則肯定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它在急性乙型肝炎病人、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及乙肝病毒攜帶者的血清中都呈陽性。但也有極小部分人雖然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卻查不到表面抗原,因為病毒變異或在血中的濃度太低,當前的試劑查不出來。
e抗原:e抗原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力強的指標。血清中病毒含量高,少量的血就可以有傳染性,也表示病毒在肝臟中正處于旺盛繁衍期,肝臟內及血液內有大量病毒存在。
表面抗體:表面抗體是表面抗原誘導的特異性抗體,他不能和表面抗原同時存在。表面抗體的出現表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終止,是康復的信號,是防止乙型肝炎再感染的信號。我們接種乙型肝炎疫苗就是為了得到這種抗體,有了它就不怕乙型肝炎再感染了。無論從任何角度,都是我們想獲得的指標。
e抗體:是針對e抗原所產生的抗體,這種抗體對防止乙型肝炎病毒的再感染是沒有意義的。但它告訴我們,乙型肝炎病毒在肝臟中的繁殖水平可能下降了,傳染性降低了。并且有可能是走向康復的開端。如果在治療過程中,e抗原的消失和e抗體的出現,應視為好兆頭,證明治療已達到某些效果,也是臨床治療醫生所追求的效果。應該注意的是,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隨著年齡的增加,e抗體陽性率也增加。e抗體(抗-HBe)陽性并不意味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進程的結束,對人體的損害并未停止。因此肝硬化、肝癌等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關的肝病仍有發生,不可掉以輕心,應密切注意病情的發展。
核心抗體(抗-HBc):核心抗體是核心抗原誘導出的抗體,它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早出現的抗體,也是消失最晚的抗體。少部分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只出現核心抗體,其他均不能測出。核心抗體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可靠指標,但它不能阻止乙型肝炎病毒的再感染。
14.乙肝疫苗應該接種多少針,接種部位?
孩子出生后按國家免疫規劃規定的0,1,6個月的程序接種三針,即出生后24小時內接種第一針,一個月時接種第二針,六個月時接種第三針;成人和兒童按照0,1,6月程序進行接種,接種部位上臂三角肌外側肌肉注射,小年齡兒童也可大腿外側肌肉注射。
15.擴大免疫人群,全面控制乙肝
為加速控制乙肝,必須雙管齊下,對新生兒及其他人群同時實施乙肝疫苗免疫。只有這樣,才能完全預防乙肝病毒的傳播。由于人群普遍獲得了抵抗乙肝病毒的免疫力,因而避免了人們對乙肝的恐懼心理,減少對乙肝病毒攜帶者的歧視。有關科學研究揭示乙肝是原發性肝癌的重要原因,50%以上的原發性肝癌石油乙肝病毒感染造成的,換句話說,接種疫苗預防乙肝,可同時預防原發性肝癌。
16.病毒性肝炎預防控制策略與措施
各級政府應加強對病毒性肝炎防治工作的領導,建立病毒性肝炎防治研究專項基金,保障經費投入,制定本地區的防治戰略規劃,多部門協調,共同做好肝炎控制工作。
提高新生兒尤其是農村地區新生兒乙肝疫苗接種率和及時接種率,推動其他人群乙肝疫苗預防接種工作,保護易感人群,降低病毒攜帶率。
加強對采供血機構和血液制品生產單位的監督與治理整頓,加大對血液、血制品和醫療機構消毒的監督管理力度。
實施安全注射,提倡使用自毀型注射器;嚴防一次性注射器被再次使用。
加強飲食衛生監督管理,預防和控制食源性肝炎的傳播。做好飲水及糞便衛生管理,嚴防飲用水及水源被糞便污染,在農村要進行改水改廁,做到糞便無害化,加強水源保護,實行飲水消毒。
開展健康教育,增強防病意識
開展肝炎發病及流行情況的監測、疫苗接種率和人群免疫水平監測,深入了解和掌握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征與規律,為預測疾病流行趨勢、合理分配資源及制定有效的預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學依據。
17、乙肝表面抗原陽性母親的新生兒在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后,什么時候應該做血清學檢查?為什么?
HBsAg陽性母親的新生兒,特別是母親伴有HBeAg陽性者,要在1歲和6歲時進行血清學檢測,以了解其是否產生了保護性的乙肝表面抗體(抗-HBs)。如果沒有,要及時進行加強免疫,因為這些孩子受再感染的危險性是HBsAg陰性母親孩子的10倍。感染后容易變成HBsAg攜帶者。
18、為什么有些人對乙肝疫苗無應答或反應性差?
注射3針乙肝疫苗后不產生表面抗體,稱為無應答,注射后產生表面抗體但滴度≤IOmIU/mL為弱反應。無應答或反應性差在免疫人群中一般不超過10%,免疫應答的強弱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機體免疫功能的狀態、年齡因素。如40歲以上成年人、老年人對疫苗的應答較兒童差,疫苗劑量也是重要因素。一般講低劑量疫苗的應答較高劑量疫苗免疫應答差。肥胖者、免疫缺陷者,服用免疫抑制藥物者對疫苗免疫應答都較差。對無應答或反應性差的人常需進行加強注射,或加大接種劑量、
19、肝炎病毒是怎么進入人體的?
(1)甲、戊型肝炎急性期病人糞便里有大量病毒,這些病毒一旦污染了飲水、食物、菜蔬、瓜果、河里的貝殼類、蝦、蟹或日常家庭用具,沒有感染過這兩型肝炎病毒的人,飲用被甲、戊型肝炎病毒污染的飲水、吃生的污染蔬菜或接觸污染的用具,病毒隨飲食進入體內,形成感染。
(2)乙、丙、丁型肝炎傳播方式與甲、戊型肝炎不同,病毒主要在血液里,其次為月經、唾液、陰道分泌物和精液。這些含有病毒的體液通過破損的皮膚粘膜進入人體,隨血流入肝,造成感染,所以它們的傳播方式主要是血傳。
20、兒童肝炎有何特點?
首先,兒童期患病毒性肝炎,以甲型肝炎為主,而且多為黃疸型。起病較急,常有發熱、腹痛。黃疸前期較短,消化道和呼吸道癥狀較明顯,且肝脾腫大也較顯著。
大于6月齡的兒童發生重型肝炎較多,除病情危重。病死率高外,小兒肝炎一般病程較短,恢復尚徹底。
嬰幼兒感染乙型、丙型肝炎后,易成為病毒的慢性攜帶者。感染年齡越小,形成持續性感染的機率越大。圍產期感染乙型肝炎的嬰兒,80%可成為HBsAg持續攜帶者;幼兒期感染者,30%成為HBsAg持續攜帶者,且HBsAg轉陰困難。這些病毒攜帶者還易重疊或同時感染其他病毒,如 HDV的感染,可使肝病加重。
21、如何預防乙型肝炎?
預防乙型肝炎可采取兩種措施:
在生活上和集體環境中盡可能不用未檢測乙型肝炎指標的血液
及血制品。不到黑窩點去獻血。、不要從事男同性戀和宿娼活動。不
要用不潔的注射器、穿刺針、針灸針、牙鉆、內窺鏡等介入性醫療儀
器。不要用不消毒的剃須刀、穿耳針、紋身針等進行美容活動。不要
和乙型肝炎病人及乙肝病毒攜帶者共用毛巾、牙刷、被褥等,以防生
活接觸性感染。
另外就是接種乙型肝炎疫苗,提高自生的免疫抗體水平。
22、慢性HBsAg和HBV攜帶者能否自然轉陰?機率有多少?
自然轉陰現象肯定是存在的,但由于是慢性HBsAg攜帶者,可攜帶數年、十幾年或數十年,因此陰轉的機率不是很高。陰轉率的個體差異很大,可能與機體的免疫功能、年齡、性別、感染的時間長短及遺傳基因等因素有關;且與乙肝病毒有無復制等狀態有關。一旦病毒的DNA與被感染的肝細胞基因合二為一(稱為“整合”)時,這時病毒復制可能停止,但血清HBsAg可能持續陽性,且易發生惡性癌變。乙肝病毒容易發生基因變異也是長期攜帶病毒的原因之一,因為變異后的病毒,機體免疫能力不能識別出變異病毒,因此造成終身攜帶。
23、預防接種證是兒童健康的身份證
接種疫苗,是每個孩子的權利,也是兒童健康和家庭幸福的保障。預防接種證是兒童接種疫苗的憑證,也是兒童入托、入學和成年后就業、出國的健康身份證。2006年頒布的《疫苗流通與預防接種管理條例》規定,兒童在辦理入托、入學時,要求教育和疾控部門實行預防接種證查驗制度,對無證或未按規定完成接種者,必須進行補種,否則不準入托、入學。全國人大頒布的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進一步明確“國家對兒童實行預防接種證制度”。
三針保護一生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