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傳染病健康風險提示
春天萬物生機萌發,細菌、病毒等亦隨之活躍,4月仍是流感、麻疹等呼吸道傳染病易發季節。另外,手足口病等腸道傳染病也逐漸增多。監測結果顯示,我省流感病毒檢測陽性率在2024年第52周達高峰后,2025年第1-13周波動下降,目前已降至低位水平,甲型H1N1為優勢流行株;急性呼吸道多病原近期主要流行的病原體為流感嗜血桿菌、副流感病毒、鼻病毒、肺炎鏈球菌、普通冠狀病毒等。省疾控中心提醒廣大群眾:外出踏青、賞花春游、祭掃活動時,注意做好流行性感冒、麻疹、手足口病、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等疾病防范。
常見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因流感病毒造成的常見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人群對流感普遍易感,潛伏期一般為1-7天,多為2-4天,主要以發熱、頭痛、肌肉關節酸痛起病,體溫可達39-40℃,常有咽喉痛、干咳、鼻塞、流涕等,可有畏寒、寒戰、乏力、食欲減退等全身癥狀,部分患者癥狀輕微或無癥狀。傳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隱性感染者,從潛伏期末到急性期均有傳染性,排毒時間多為3-7天,傳播途徑主要以打噴嚏、咳嗽和說話等方式經空氣傳播,也可通過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間接傳播。
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潛伏期8-12日,一般10天左右可治愈。主要癥狀有發熱、上呼吸道炎、眼結膜炎、皮膚斑丘疹等,以皮膚出現紅色斑丘疹和頰粘膜上有麻疹粘膜斑為典型臨床表現。麻疹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病人是唯一的傳染源,患病后可獲得終身免疫,二次發病者極少見。未患過麻疹又未接種過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個月-5歲幼兒發病率最高(占90%),成人感染后癥狀較重。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的傳染病,一般2周左右可治愈。典型的臨床癥狀是發熱、耳下腮部、頜下彌漫性腫大,并有明顯壓痛,腮腺腫大的特點是以耳垂為中心向前、后、下方蔓延,可并發腦膜腦炎、急性胰腺炎等。傳染源是腮腺炎病人或隱性感染者,流行性腮腺炎主要經呼吸道傳播,病毒可存在于患者的唾液和呼吸道分泌液中,通過空氣傳播或飛沫傳播。也可以通過被感染者唾液污染的衣服、玩具或公共用具間接傳染。易感者在接觸病人后一般在2-3周內發病。多見于兒童及青少年,預后良好,病后有持久的免疫力。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病,發病較急,發病以冬春季節多見,潛伏期為10-21天,多為14天。原發感染通常發生于兒童期,常呈良性自限性,成人及免疫抑制患者極少可發展為重癥。臨床表現以發熱及皮膚和黏膜成批出現周身性紅色斑丘疹、皰疹、痂疹為主,多發生在胸、腹、背部。好發于2-10歲的兒童,易在托幼園所、學校等集體單位暴發或流行。主要通過飛沫經呼吸道傳染,傳染性強,而且從發病前一日到全部皮疹干燥結痂均有傳染性。
常見腸道傳染病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種兒童常見傳染病,嬰幼兒和兒童普遍易感,以5歲以下兒童為主。患兒和隱性感染者為主要傳染源,可通過感染者的糞便、咽喉分泌物、唾液和皰疹液等廣泛傳播。密切接觸是手足口病重要的傳播方式,通過接觸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引起感染;還可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飲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亦可感染。潛伏期多為2-10天,平均3-5天。大多數患者癥狀輕微,以發熱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皰疹為主要特征,自然病程一般為7-10天,屬于自限性疾病。部分患兒可無皮疹,僅出現皰疹性咽峽炎,但有少數患兒可引起心肌炎、腦炎等并發癥,重癥易發生死亡。
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
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病是由諾如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常見癥狀為惡心、嘔吐、發熱、腹痛和腹瀉。主要通過進食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水或接觸患者糞便、嘔吐物,吸入含有諾如病毒的氣溶膠等途徑感染,常具有發病急、傳播速度快、涉及范圍廣等特點。全人群普遍易感,兒童以嘔吐癥狀多見,成人則腹瀉居多,學校、托幼機構、養老院等環境密閉、人群密集的場所易引起暴發。
呼吸道傳染病預防措施:
一、積極接種疫苗。接種疫苗是預防傳染病最有效、最經濟的方式。免疫規劃疫苗可預防傳染病如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腦等,兒童應按國家相關要求及時和全程接種疫苗;非免疫規劃疫苗可預防傳染病如流感、水痘等,按照自愿自費原則進行接種。
二、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戴口罩,勤洗手,盡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場所;出現相關癥狀后,咳嗽、打噴嚏時用紙巾、毛巾等遮住口鼻,然后洗手;盡量避免接觸眼睛、鼻或口。家庭成員出現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患者時,要盡量避免近距離接觸。
三、開窗通風,遠離人員密集區。注意空氣流通,每天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尤其是教室、會議室等人員聚集場合。盡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通風不良的場所,必須前往時要科學佩戴口罩。
四、加強鍛煉,提高體質。合理膳食、加強體育鍛煉,積極開展戶外活動,注意勞逸結合,合理休息,生活規律。
五、適當消毒,遠離傳染源。避免接觸傳染病病人,前往醫院等場所需戴口罩,回家后要及時洗手,避免交叉感染;建議經常在日光下晾曬衣被通過紫外線進行殺菌。
腸道傳染病預防措施:
一、預防感染性腹瀉,關鍵在于防止“病從口入”。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飯前便后洗手、勤洗澡,避免臟手接觸口、眼、鼻,勤換、勤洗、勤曬衣服和被褥。
二、注意飲食衛生,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生熟食品要分開,生食瓜果一定要洗凈,不吃腐敗變質和生冷不潔食物。保證飲水衛生,不喝生水,在外就餐盡量不吃生冷、半生的海產品和水產品等食物。
三、加強食品及飲用水管理。托幼機構、學校等集體單位應加強食品及飲用水安全管理,食品從業人員出現腹瀉、嘔吐等胃腸不適者應暫時脫離崗位。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