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期間食品安全小提示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粽子是端午節必備的傳統美食,但如果制作、儲存不當容易引發食源性疾病。同時,端午前后是野菜、野果、野蘑菇成熟的季節,也是有毒植物中毒的高發期。同時,結合我省近幾年食源性疾病監測情況,為切實保障全省廣大群眾愉悅、健康地過好端午節,確保“舌尖上的飲食安全”,特作以下提示。
一、科學制作、儲存和食用粽子
端午節期間氣溫較高,食物易腐敗變質。引起食源性疾病的主要為家庭自制和非預包裝粽子,多因加工、存儲不當導致蠟樣芽胞桿菌、沙門氏菌等污染所致,多發生在家庭、街頭攤點和門店。
健康提示:家庭自制粽子的選材和制作要選擇新鮮食材,建議在正規場所購買糯米、素粽和肉粽的配料,應無變質、生蟲或腐爛等現象。選擇新鮮粽葉和素色棉麻線,使用前要用水泡或水煮軟化。自制粽子最關鍵的環節是要蒸熟煮透。包粽子時手要干凈衛生,食材、粽葉、加工器具等要清洗干凈,注意生熟分開。新鮮粽子一次吃不完,均需冷藏或冷凍,如再次食用時均須徹底燒熟煮透。購買非預包裝粽子時一看粽葉,是否包裹完好,顏色是否正常;二察粽體,形狀是否完整,確保無霉點、變形現象;三聞氣味,確保無異味。
二、預防肉毒中毒
我省果洛州、玉樹州夏季容易發生因食用“風干肉”或變質牛肉后引起的肉毒中毒,主要出現頭暈、吞咽困難、四肢麻木無力等神經麻痹癥狀,病死率極高。
健康提示:屠宰的牛羊肉要用冰箱低溫冷凍儲藏,食用時徹底煮熟煮透,不吃變質牛肉,如發生肉毒中毒及時就醫并注射肉毒抗毒素。
三、預防四季豆中毒
食用沒熟的豆角、豆漿會引起上吐下瀉等食物中毒癥狀,是因為豆類中含有皂甙和植物凝集素,這兩種物質對胃腸黏膜有較強的刺激作用,引起中毒。
健康提示:食用這些豆類食品時一定煮熟、煮透再食用。
四、預防野菜、野果、野蘑菇中毒
端午前后我省野菜、野果、野蘑菇逐漸長成的季節,是有毒植物中毒的高發期。
我省果洛州和玉樹州都曾發生將山莨菪的野生植物當野菜食用后發生中毒的事件。山莨菪,又名樟柳,唐古特莨菪,中毒癥狀有咽喉灼熱,吞咽困難,瞳孔散大,視物模糊,煩躁不安等癥狀,嚴重時甚至發生痙攣,呼吸中樞麻痹而死亡,一旦誤食,應立即入院救治。
健康提示:千萬不要采食不認識的野菜、野果及野蘑菇,謹防中毒!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