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疾控中心托幼機構和小學手足口病防控健康提示
手足口病是一種常見多發傳染病,5歲以下嬰幼兒和兒童普遍多發。手足口病傳播途徑多,傳染性強,主要通過密切接觸患兒的糞便、皰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噴嚏噴的飛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學校、托幼機構等人群密集機構易引起暴發或流行。該病一年四季都可發生,但常見于5~7月份。
目前是手足口病高發期,在做好預防新冠肺炎個人防護的同時,應加強手足口病的防控。托幼機構和小學等機構需加強學生晨(午)檢、疫情報告、清洗消毒、通風換氣、健康教育等措施,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早診斷、早處理。老師和家長要提高警惕,發現有發熱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皰疹的孩子要及早送至正規醫療機構就診。
接種疫苗:針對腸道病毒71型(EV-71)的疫苗,對預防重癥手足口病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6月齡之上5歲以下的孩子可以接種該疫苗,最好在1歲前完成接種。該疫苗只對腸道病毒71型有預防效果,保護效率為90%左右,在我國,至少一半的重癥手足口病、90%以上的手足口病死亡病例是這一型引起的,所以接種疫苗非常有必要。
生病后要隔離:不僅要預防孩子感染,當孩子生病時,也不要出去感染別的小朋友,建議把生病的孩子限制在家里面,至少等到身上的皰疹里面的液體都干了(大約1周)才能出門,等孩子完全恢復正常后1周再出門更好(大約2周)。
避免接觸病人:避免親密接觸生病的病人,不要擁抱、分享玩具、餐具、洗浴用品,從而避免感染。
注意個人衛生: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以及兒童個人、家庭和托幼機構的環境衛生是預防本病傳染的關鍵。無論大人、孩子,飯前便后、外出后都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注意保持家庭環境衛生,居室要經常通風。
注意食品衛生:被糞便污染的蔬菜、水果、肉類上會含有腸道病毒,水果一定要清洗干凈,最好去皮后再吃;不要給孩子吃生的蔬菜;不要吃沒有完全做熟的肉食。
大人也要講衛生:大人也會感染腸道病毒,多是無癥狀感染,但是有傳染性,病毒在大人呼吸道、手上存留著,所以大人外出回家后,一定要洗臉、洗手后再接觸孩子。另外,家長們給孩子換完尿布后,也一定要洗手后再去照顧別的孩子,準備飲食。
少去人口密集的場所:人群密集的地方,往往病毒的密度也高,所以建議在疾病高發的季節,一定不要湊熱鬧,別帶孩子去擁擠處玩耍。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