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衛組織強調各國要加強非傳染性疾病防治行動
2014年7月10日 | 紐約/日內瓦 - 世界各國領導人在聯合國大會召集的一次會議上聚集一堂,評估自2011年以來在控制心臟病、癌癥、糖尿病和慢性肺病等非傳染性疾病方面作出的努力。與此同時,新發表的《世衛組織2014年非傳染性疾病國家概況》顯示進展不足,且不夠平衡。
各國非傳染性疾病的最新概況
該報告提供了194個國家非傳染性疾病的最新概況,包括最近趨勢和政府應對措施。報告顯示:在答復最新調查表的國家中,95%國家的衛生部設有專門負責非傳染性疾病的司局或部門;世界上一半國家制定了專門處理這些疾病的計劃和預算;監測主要危險因素(例如煙草使用、不健康飲食、缺乏運動和有害使用酒精)的國家數目自2010年以來增加了一倍。
世衛組織總干事陳馮富珍博士說,“我注意到不缺承諾,缺的是行動能力,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行動能力。我們的最新數據顯示,非傳染性疾病造成的過早死亡85%發生在發展中國家。這些疾病構成了巨大挑戰。”
死于非傳染性疾病的人數增加,在國家概況中,世衛組織估算了非傳染性疾病死亡和危險因素(如煙草使用、有害使用酒精、高血壓和肥胖癥)當前負擔和最近趨勢,并評估了各國采取行動的能力。共有178個國家答復了世衛組織最新調查表,其中許多國家在應對非傳染性疾病流行方面取得了進展。
每年共有3800萬人(2800萬人來自發展中國家)死于非傳染性疾病,其中近1600萬人在70歲之前過早死亡。自2000年以來,全世界各區域非傳染性疾病死亡人數均有所增加,其中世衛組織東南亞區域和西太平洋區域增幅最大。
世衛組織的應對
190多個政府同意實行一項世衛組織全球行動計劃,力爭到2025年遏制非傳染性疾病流行問題,使非傳染性疾病過早死亡率減少25%。世界各國領導人正在紐約聯合國總部會晤,審查近些年取得的進展,并討論如何加緊行動減輕非傳染性疾病負擔。
在2013年世界衛生大會上,世衛組織194個會員國批準了《世衛組織2013-2020年預防和控制非傳染性疾病全球行動計劃》。這項行動計劃提供了一整套供國家、全球合作伙伴和其它組織選用的政策方案,若各方全面實施,將能實現9項自愿性全球目標,包括到2025年使非傳染性疾病過早死亡率相對降低25%。
世衛組織非傳染性疾病和精神衛生事務助理總干事 Oleg Chestnov 博士指出, “世衛組織建立了遏制非傳染性疾病的全球基本構架,并正協助各國加速進展,尤其是支持那些承受非傳染性疾病重負并需要我們協助的欠發達國家開展工作。”
來自:http://www.who.int/mediacentre/news/notes/2014/action-on-ncds/zh/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