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人麻豆|野花韩国高清完整版在线观看3|蜜桃夜夜躁狠狠躁日日躁|无套内谢大学处破女

您的位置: 首頁 >疾病防治策略>詳細內容

青海省2010年春季呼吸道傳染病預防提示

來源:傳染所 發布時間:2010-02-22 16:02:05 瀏覽次數: 【字體:

今年春季我省降雪量持續偏少,空氣干燥,冷熱空氣相互交替,氣溫忽冷忽熱。據省氣候中心統計,近期我省大部分地區仍將持續高溫干燥天氣,各種呼吸道傳染病的傳播提供了有利條件,人體容易受疾病侵襲,現提醒廣大居民群眾應注意預防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等呼吸道傳染病。

冬春季常見呼吸道傳染病流行特點有:

1、流行性感冒(流感)  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傳染性極高。傳染源是流感患者。流感主要在人多擁擠的密閉環境中經空氣或飛沫傳播,亦可通過直接接觸患者的分泌物而傳播。人群普遍易感。潛伏期短,通常為13日。主要臨床表現:發熱、頭痛、肌痛、乏力、鼻炎、咽痛和咳嗽,還可出現腸胃不適。

2、甲型H1N1流感(甲流)   是由一種新型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傳染性極高,人群對甲型H1N1流感病毒普遍易感。該病毒與普通的季節性流感病毒不同,它包含有豬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種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甲型H1N1流感的群間傳播主要是以感染者的咳嗽和噴嚏為媒介,在人群密集的環境中更容易發生感染,而且該病毒可通過手指與眼、鼻、口的接觸來傳播,如果接觸帶有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物品,而后又觸碰自己的鼻子和口腔,也會受到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潛伏期較流感、禽流感潛伏期長,一般為七天。主要臨床表現:早期癥狀與普通流感相似,包括發熱、咳嗽、喉痛、身體疼痛、頭痛、發冷和疲勞等,有些還會出現腹瀉或嘔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發紅等。部分患者病情可迅速發展,來勢兇猛、突然高熱、體溫超過38℃,甚至繼發嚴重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癥、肺出血、胸腔積液、全身血細胞減少、腎功能衰竭、敗血癥休克Reye綜合癥、呼吸衰竭及多器官損傷,導致死亡。

2、流行性腮腺炎   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傳染源是腮腺炎患者和攜帶病毒者。易感人群為1歲以上的兒童和青少年。潛伏期為1225日,通常為18日。主要臨床表現:前驅癥狀可出現發熱、頭痛、無力、食欲不振等,發病12日后出現顴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出現唾液腺腫大,通常可見一側或雙側腮腺腫大,除腮腺腫脹外,還可引起腦膜炎、腦膜腦炎、睪丸炎、卵巢炎、胰腺炎等。

3、水痘   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皰疹病毒的一種)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傳染源是水痘患者。人群普遍易感,但發病主要是兒童。潛伏期1024日,通常為1416日。主要臨床表現:患者從出現皮疹前2日至出疹后6日具有傳染性。患病初期出現輕微發燒、疲倦和軟弱無力;斑疹出現后數小時即轉化為丘疹、皰疹。皮疹分布呈向心性,即軀干、頭部較多,四肢處較少。一般典型水皰皮疹約歷時16天,由于皮疹先后,分批出現,因此在出疹第23天內,在病人身上同一部位可見到各階段的皮疹(即斑疹、丘疹、皰疹及結痂)同時存在。大部分情況下,病人癥狀都是輕微的,可不治而愈。

4、麻疹  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傳染源是麻疹患者。人群普遍易感。麻疹的潛伏期為718日,通常為14日。其主要臨床表現:感染初期出現咳嗽、流涕、發熱、眼紅及口腔內出現白點(柯氏白斑);37日后皮膚會出現斑丘疹,通常由面部擴散到全身,維持47日,亦可能長達3個星期,留下褐色斑痕或出現脫屑;病重者的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及腦部會受影響,導致嚴重后果,甚至死亡。   

5、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流腦) 是由腦膜炎奈瑟菌引起經呼吸道傳播所致的一種化膿性腦膜炎。傳染源為流腦患者和帶菌者。人群普遍易感,但以1020歲的青少年為主。主要臨床表現為突發性高熱、頭痛、嘔吐、皮膚和粘膜出血點或瘀斑及頸項強直等腦膜刺激征,腦脊液呈化膿性改變。少數病例病情嚴重,病程進展快,救治不當易導致死亡。

廣大居民群眾采取以下措施就能有效防止呼吸道傳染病的發生:

1、保持良好的個人及環境衛生。

2、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動水洗手,不用污濁的毛巾擦手。雙手接觸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噴嚏后)應立即洗手。

3、打噴嚏或咳嗽時應用手帕或紙巾掩住口鼻,避免飛沫污染他人。患者在家或外出時佩戴口罩,以免傳染他人。

4、均衡飲食、適量運動、充足休息、注意保暖,避免過度疲勞。

5、學校教室、宿舍等人員集中的場所每天應開窗通風數次(冬天要避免穿堂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6、盡量不到人多擁擠、空氣污濁的場所;不得已必須去時,最好戴口罩。

7、如果有發熱、咳嗽等癥狀,應及時到醫院檢查治療,當發生傳染病時,應主動與健康人隔離,盡量不要去公共場所,防止傳染他人。

  8、接種相應疫苗可防止疾病的發生(如接種甲型H1N1流感、流行性感冒疫苗等)。

青海省2010年春季呼吸道傳染病預防提示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戶登錄